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县资讯

十载守望成就三冠佳绩,工业城市铸就水质惊奇

2023-01-29 12:30     来源:柳州市生态环境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漫步于江边步道,看着宛如玉带般的柳江,除了柳州人,应该很难想到,“她”竟然是一座工业城市的母亲河。

江边河堤步道风景

柳州古是“桂中商埠”,今是“工业重镇”,发展工商业的“天赋”早就融入了柳州人的血液里,而这种“天赋”让柳州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工业的飞速发展。那时候的柳州工厂林立,这些工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埋下了污染的隐患。工厂大都依柳江而建,加上城市的排污口,每年排入柳江的废水超过3.5亿吨,这条工业城市的母亲河,开始“告急”。

早期柳江周边

望着浑浊的江水,柳州人开始了对母亲河的救赎。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心通过产业升级和强力治污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并在新世纪初取得了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举措,柳州市也紧跟步伐,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打响了碧水保卫战。

2012-2016年——为母亲河“把脉”,找准病症用药

2012年,柳州市启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至今建成1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市环境在线监控中心,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排污进行实时监控,治水有了方向。此时期,柳州市通过实施重点工业行业和城镇污染治理工程,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排污强度明显下降;建成5大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管网一千余公里,对城市37个排污口进行截流,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柳江河水污染治理的程度得到提高,水质得到提升。柳江河的治理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不少问题依然存在。2015年与2016年,柳州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还存在劣V类、V类水质,母亲河需要更为强力的措施为“她”提供保护。

工作人员监测现场

2017-2019年——给母亲河“守护”,政策措施并行

2017年,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7年立法计划,决定开展《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历时四年的立法过程正式开始。同年,柳州推行河长制,通过制度优势给柳江提质。2018年,柳州市出台《柳州市柳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柳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明确了柳江今后的治理方向;2019年,柳州市11个工业园区全部完成污水集中处理,建成污水收集管网2300多公里,223个江河湖库“四乱”问题完成整改,措施有力,收效显著。此时期,经过政策和措施的有力保护,柳州人的母亲河已经一扫“愁容”,2019年以来,柳州市全部地表水国考断面均达到Ⅱ类水及以上标准;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位列第二,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柳州人似乎还在酝酿着更大的“惊喜”。

柳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前期调研

2020-2022年——因母亲河“骄傲”,国考蝉联冠军

2021年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排名,柳州首次夺冠,考核断面水质达Ⅱ类以上,其中,Ⅰ类水质比重从2019年的20%提高到2020年的41.6%。2021年,柳州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从3个增加到10个,其中有5个在支流上,国考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紧紧围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目标,不曾懈怠、狠抓治水,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继续排名全国第一,难度增加,成绩不变,“金字招牌”成色更足。同年,历时四年编写的《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更高、更强、更严”的方式保护柳江。面对追兵紧逼和污染治理叠加的双重“围剿”,柳州人最终顶住了压力,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再度排名全国第一。至此,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以来,柳州市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实现了“三连冠”。这是一个荣誉与危机并存的时期,排行榜前10位的水体数值差距十分微小, 2022年第一季度,柳州市就仅仅因为柳江其中一条支流水质波动,水质排名即从全国第一降至第六。保住这个全国第一,柳州人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也收获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2022年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排名中柳州市位列全国第一

如今的百里柳江早已摆脱过去的阴霾成为远近闻名的百里画廊,巡游于江心中思忆曾经治水迷茫,何妨,何妨,十年拼搏终成连冠辉煌。柳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做好水体管理,继续总结治水经验,念好“治水经”、续写“兴水记”,确保柳江水质持续向好,持续擦亮“水质冠军”金字招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