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广西水质领跑全国 见证‘生态中国’实践”广西日报全媒体采访报道组来到柳州市,探寻全国水质“三连冠”背后的秘密。
当天上午,采访组首先来到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看到了当年柳州特别是柳江污染的情景再现,也了解到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是如何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大手笔治污治水,如何从当年的“酸雨之都”蜕变为生态宜居的“水质冠军”。
参观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
随后,采访组又走访了与柳州工业博物馆一路之隔的窑埠古镇,沿柳江边上感受“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的魅力。
窑埠古镇柳江河段。李家健 摄
探访窑埠古镇。
采访江边市民。
柳州治水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像柳钢这样的重点企业。柳钢位于柳江市区河段上游,作为用水大户,可以说,柳钢水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柳州水的“成色”。采访组探访了柳钢3号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看看这家重点企业是如何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
探访柳钢3号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
鱼儿在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中畅游。
下午,采访组来到鹿寨县。在柳江的二级支流石榴河,大家探访柳州市在全区率先引进的“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控溯源系统”,了解到该系统如何通过监测点位设备实现对水质多项数据的实时监测。
石榴河探访水质监测系统。蒙进煌 摄
运维人员打捞监测设备进行清理维护。
而在洛清江鹿寨县河段,采访组看到了河面不时游过的一群群野鸭,野鸭对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是当地政府强力治理洛清江、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写照。
鹿寨县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洛清江县城河段接受采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