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2023年11月2日“八桂视点”版(上半版)报道版面。
当前,桂林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按照自治区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目标要求,桂林各行业拾级而上,象山区根雕行业亦然。
宋朝诗人王正功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桂林山水写出享誉全球的千古绝唱。今年以来,象山区根雕行业以市场生产加工点整体搬迁为契机,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对生态环保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再度起航的象山区根雕行业,正传承千年根雕技艺,续写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彩故事。
根雕加工点为何搬迁?
与时俱进 绿色转型
近日,记者来到象山区平山根雕市场看到,经营户加工点拉上卷闸门,往日的嘈杂声没有了,市场内恢复了平静。
象山区平山街道办事处主任阳厚道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当年根雕市场辉煌的历史。
平山根雕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发形成,主要分布在象山区平山街道平山村委的蒋家村、北村,是众多根雕文创特色经营户的聚集地。
根雕经营户从初期雕刻笑面佛、茶几等小件,到后来雕刻牛、狮、豹等大件,再到雕刻《长征》《三国》《三十六计》等系列几十米甚至超百米长的巨型主题文创作品。一段段不起眼的树根,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巧构思和精心雕琢,化身为一件件艺术品。2010年前后,该市场有各类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超6000人,市场年产值约30亿元,并涌现了一批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利梓为代表的根雕匠师。
加工根雕
但随着多年快速无序的发展,平山根雕市场的管理滞后、安全生产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凸显,市场转型迫在眉睫。象山区副区长蔡尧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根雕经营户的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难以规模量产等原因,导致升级投入不足、市场竞争乏力、个体发展难以为继。同时,未能跟上绿色转型的步伐,导致市场产生的粉尘、噪音等对周边居民群众造成困扰。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象山区根雕行业经营主体550家、从业人员2000人左右,年产值不足10亿元。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象山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山根雕市场发展,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摸排,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最终决定市场所有生产加工点整体搬迁,让象山区根雕产业重焕生机。
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新建市场状况如何?
全新厂房 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平山根雕市场550个根雕加工点中的440个已搬迁至象山区规划的湴塘工业园和桂林储运公司,占总量的80%;另外55家转型为展销门店,其余55家停止加工。
“以前每天从早到晚都听到市场雕刻的噪音,吵得人根本睡不着。现在噪音消失了,我的睡眠质量也提高了,非常感谢党委、政府!”9月22日,居住在平山根雕市场附近的居民江耀相感慨地说。
“许多根雕企业老板对几十年的平山根雕市场还是有感情的,舍不得离开,但是为了根雕产业更好地发展,也都跟着大家一起搬迁了。”阳厚道告诉记者。
在湴塘工业园,记者看到,全新的厂房赋予根雕产业新的活力,部分根雕加工点正在生产,有的已按规定安装吸尘柜,工人在给根雕产品打磨时产生的粉尘很快被吸走。
“刚搬进新厂房,目前按老客户订单正在抓紧加工,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发往全国各地。”桂林市木石松工艺品厂一位姓石的负责人说,期待今后根雕市场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象山区二塘乡乡长钱久胜介绍,湴塘工业园有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入驻350家根雕奇石企业,并邀请桂林市生态环境局专家指导安装环保设施。
象山区平山根雕市场生产加工区域整体搬迁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韦恺告诉记者,通过引导根雕经营户搬迁入园,初步实现既顺应群众的呼声,又能推动象山根雕产业提档升级的目标。
根雕作品惟妙惟肖
根雕产业出路何在?
聚集优势 求新求变
“让根雕加工经营户进园区、留得住、发展好。”蔡尧告诉记者,目前,将蒋家村49亩地规划打造成奇石花鸟市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度超90%,建成后将有花卉、奇石、字画、古玩等门店在此集中展示、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已启动EOD项目申报工作,在湴塘工业园的象山木艺根雕奇石园后面,规划364亩地块用来打造根雕奇石产业园区,目前已完成入库并正在推进办理相关手续。
象山区政协委员经过走访调研后提议:以象山区举办根雕奇石文化艺术节为突破口,做好规划引导,实现根雕奇石文化产业在空间和功能上的合理布局,确保各类文化工艺品的创作、体验、生产加工、仓储、展示、交易等各个环节自成体系并合理衔接。同时,结合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举办以展示根雕奇石文化艺术为主的节庆会展活动;各行业协会结合民族节日和传统习俗,举办不同主题的各类艺术会展,形成此起彼伏、绵延整年的文化艺术节庆氛围。此外,打造网上“桂林象山艺术商品城”,配合艺术商品实体店,形成线上线下宣传及销售体系,让各地游客不仅可以领略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可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魅力。
“全力支持根雕产业提档升级,以‘小树根’撬动‘大产业’,需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象山区区长梁红说,结合象山区现有德天奇石书画市场、瓦窑小镇等项目,重点突出根艺、奇石、字画等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集根雕文创、奇石美玉、山水字画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区,提高运营服务能力,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助力根雕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
产业发展当谋新求变
随着桂林市象山区根雕市场生产加工点整体搬迁完毕,带动了整个行业及其相关产业提档升级,既传承发扬了千年传统根雕工艺,又促进了产业发展。
记者在湴塘工业园和桂林储运公司采访中发现,这些加工点的根雕手艺或家传、或师承,其作品或贵在自然、或妙在传神,一块块不起眼的树根经过匠人的妙手,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产业发展,应当谋新求变。正确引导根雕行业健康发展,壮大根雕及其相关产业,生产出满足各层次顾客需求的根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根雕产品交易市场,走市场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还需要培养或吸引更多国内外顶尖的根雕人才甚至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出更多根雕艺术精品。
同时,要与时俱进,借助桂林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东风,创新经营方式,让到桂林的游客不仅可以领略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可体验根雕艺术品创作的快乐、增长见识,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魅力,提升桂林根雕艺术的影响力。
“八桂视点1+1”
广西日报2023年11月2日要闻2版刊发消息《象山区:440家根雕行业经营主体搬入“新家”》
象山区:440家根雕行业经营主体搬入“新家”
“雕刻的茶台经过打磨时,产生的粉尘被吸尘柜吸走……”10月30日,新搬迁到桂林市象山区湴塘工业园的经营户正在忙碌地加工生产,用一双巧手,将一块块树根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发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象山区平山根雕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自发形成,在该市场聚集从事木艺根雕加工、生产、销售的经营户有500多家,在这里曾磨砺培养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该市场出产的木艺根雕工美产品远销国内外。但由于缺乏规划,硬件设施不完备,根雕加工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同时,市场商户经营分散,难以形成市场集聚效应,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振兴根雕产业,象山区对平山根雕市场的加工点进行搬迁。截至10月30日,平山根雕市场550家加工点中440家搬迁到该区规划的湴塘工业园和桂林储运公司,并配套建设粉尘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彻底解决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计划整体搬迁11月份完成。据不完全统计,440家根雕行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象山区区长梁红介绍,站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起点上,象山区顺势而为,对原有工艺美术产业提档升级,谋划辖区“一木一石一字画”特色文旅商品产业,打造桂林经典中的“象山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