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据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消息,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梧州市聚焦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新建2个监管系统(西江流域船舶尾气排放监管系统、全市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监控管理系统),制定1个工作机制(全市机动车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出台一揽子管理要求,打造“2+1+N”梧州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今年1月1日至11月13日,梧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屡创佳绩,优良天数比率达99.0%,排名全区第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5.8微克/立方米,比自治区下达指标低2.1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科技赋能,打造移动源信息监管“生态天眼”。据相关科研走航监测结果显示,船舶尾气是梧州市氮氧化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城区臭氧污染有较大影响。为此,梧州市依托信息化优势,建成广西首批西江流域船舶尾气排放监管系统,通过智能抓拍、大数据信息搜索,令流域冒黑烟船舶“无所遁形”。同时,生态环境、海事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以冒黑烟船舶为线索,辅以油品抽测等监管手段,精准打击非法成品油行业。据统计,今年以来,梧州海事局已累计处罚涉及使用油品含硫量超标案件3起。此外,梧州市实施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监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管控平台,树立大数据管理理念,覆盖园区、道路区域,统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管理对象,全面加强超标排放行为监管,为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和臭氧污染打下坚实基础。
联防联控,完善部门联合监管“闭环回路”。梧州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梧州市移动源污染防治部门联合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打通信息沟通壁垒。如实行监管信息“清单化”,依托信息化监管系统,梳理在道路行驶“黑烟车”、在流域行驶“黑烟船”清单,以及相关机动车检验机构、运输企业名单,为加强部门监管,落实“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移动源全流程监管,在原有排放检验、超标处罚及维修治理管理闭环的基础上,建立倒查追溯机制,并对维修治理上线复检合格但短期内再次被发现尾气超标的现象进行倒查追溯,进一步加强违法造假打击力度;加强部门合作分工,进一步细化检验机构联合检查、机动车路检路查,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尾气监督抽测等工作的部门分工职责,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部门联合监管模式。
放管结合,探索机动车检验管理“地方特色”。为进一步便民惠民,梧州市出台机动车检验“放管服”政策,优化异地转入车环保检验要求,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利。同时,持续规范机动车检验行业,努力做到检验机构“去差异化”,借环检系统升级改造的契机,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各省市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清单化制定全市检验机构环保检测设备清单和技术要求,对检验机构提出更细致的要求。
如今的梧州市,山光明媚,碧水蓝天,尽显生态美。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封雷表示,下一步,梧州市将继续标本兼治,协同发力,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心为民守护一方梧州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