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县资讯

40年来,北海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铿锵步履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2024-09-29 08:37     来源: 北海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育苗补种,海边红树葱郁茂盛;

退港还滩,十里银滩连成一片;

保卫蓝天,连续5年实现春节期间“零污染天”;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北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捍卫“北海蓝”、保护“北海清”、厚植“北海绿”。

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以来,北海市逐“绿”前行40年,用自己的行动,在北部湾畔绘出了一幅美丽生态新画卷。

十里银滩面貌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北海市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决心与恒心。多年来,北海市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破坏生态行为,像保护眼珠子一样保护北海生态,为北海的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碧海银滩。
十里银滩,滩净海清,游人如织。

十里银滩风景如画。周祥鹏 摄

走进银滩的银沙逐浪区,一大片银白色的沙地,在周边环绕的翠绿草地中格外显眼,这里便是“咸田港”旧址。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片区域是面积5.7万平方米、深1.2米的渔港。

铁山港生态环境局局长、时任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三级主任科员的赵建生,曾参与咸田港退港还滩工作。

“当时,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邀请专家对咸田港退港还滩工程进行论证和可行性研究。”赵建生指着地上的沙地告诉记者,北海投资1.3亿元,于2019年11月启动北海银滩中区(电建港—原咸田港段)岸线综合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修复沙滩岸线3.1公里,十里银滩重新连成一片。

海湾的综合治理,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

2022年,北海市全面推行“湾长制”,将全市海域划分为6个海湾单元,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湾长组织体系,落实各级湾长200余名,整治海滩面积约279万平方米,并在全区率先开展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排查、整治入海入河排污口2977个。在2023年全区“湾长制”目标考核中,北海总分排名全区第一,被评为优秀档次。

“一直以来,北海都非常重视海湾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5年,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连续保持优良,水质优良比例超95%。”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刘璇说,“特别是北海银滩,2018年以来,银滩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一直保持100%,这表明当地的海水质量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3年8月,银滩海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广西首次、唯一入选的案例。今年上半年,北海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100%,连续2年排名全区第一。

“城市绿肺”沁润“城心”

自北向南穿过市区汇入银滩的冯家江,是北海的“城市绿肺”,承载着行洪调节、孕育近海生物的重要生态功能。
在湿地公园内,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合约部负责人莫志勇一手拿着旧时的照片,一手指着眼前一片红树林说:“这里曾是整个项目中虾塘最密集的区域。经过改造,如今成了红树林体验区,生长着白骨壤、秋茄、红海榄等多种红树。同时,由于冯家江流域生态得到较好修复,沿江分布的19种红树植物长势越来越好,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过去的4年里逐渐恢复。”

生态优美的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许振国 摄

作为贯通北海市城区与北部湾海域的生态绿廊,冯家江的治理是北海实施海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重要一环。
2018年,北海市启动“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下称冯家江治理项目),采用PPP模式,投资24.8亿元,由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项目建设,对冯家江湿地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该项目涵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恢复、海绵城市、景观工程及智慧水系等八大子项工程,通过陆海统筹、分区分类系统修复,科学恢复冯家江入海通道,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园区内的项目图前,莫志勇如数家珍般介绍起冯家江治理项目。
该项目在沿江两岸敷设约30公里长的截污管道,建设再生水厂和11座雨水调蓄池,对沿线污水进行截流深化处理,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再通过补水管线补充进河道和生态池塘。对上游明渠、鲤鱼地水库等治理区内的渠、库、江实施生态修复,最大程度恢复原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格局,构建复合生态结构。同时,该项目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厂网河园一体化管控等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全过程监控、预测、调度和优化,构建良性城市水循环系统。
如今,实现蝶变的冯家江已成为北海“生态立市”的新名片。

冯家江已成为北海“生态立市”的新名片。许振国 摄

2021年,冯家江治理项目获自治区“2020年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奖,入选“2021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同年,该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和自然资源部推出的“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名单,为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地化应用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红树林间鱼虾欢跃

冯家江畔,红树葱郁,白鹭起舞,鱼翔浅底。沿江南下,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红树林间,招潮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纵横交错的红树气根间觅食;远处海滩上,环颈鸻等水鸟悠闲地觅食、嬉戏。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时表示,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景色很美,并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北海全市上下牢记嘱托,迅速行动,全面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筑鱼鸥翔集的新生态。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现有红树林面积已达4636公顷,红树林面积居全区第一、全国第二。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陈华倩 摄

走进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230多公顷红树林连成一片、郁郁葱葱,守护着北海的沿岸滩涂。
“2013年以来,我们在岸边种盐沼草,在滩涂上补种红树苗,现在这一片的生态已基本恢复过来。小冠沙木栈桥附近的红树,10年前平均高度只有60厘米,现在已经长到2.8米高了。”湿地公园管理处规划部、监测部部长邓秋香说,2019年,管理处在冯家江东岸的江堤外发现广西重点保护红树植物榄李后将其移植到园区内。2021年8月,北海历史上首次独立成功为榄李育苗。目前,湿地公园已成功培育出第三代榄李苗,并计划在明年开春后将树苗移植到滩涂上。
红树林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向好,为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脚下这种‘川’字形的小道,是中国鲎爬过的痕迹。刚出壳的幼鲎不到成人半个指甲盖大,红树林就是它们天然庇护所。此外,红树林还是招潮蟹、泥虫、泥龟、钉螺等生物的共同家园,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让这片滩涂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副部长梁元泉说。
除了底栖动物,这片滩涂还是鸟类的“乐园”。从常见的环颈鸻、铁嘴沙鸻,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凤头燕鸥、白腰杓鹬,再到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它们都是这片滩涂的“常客”。

在湿地公园滩涂上栖息的勺嘴鹬。梁元泉 摄

目前,该湿地公园累计监测到大型底栖动物207种、鸟类234种,较2017年之前的66种和136种有了大幅增长,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近年来还记录到凤头蜂鹰、灰脸鵟鹰等猛禽。2023年,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1357.8公顷近海与海岸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北海苍穹清新美丽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
作为桂南片区传统甘蔗产区,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北海市都会迎来忙碌的榨季。
“为了防止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北海走上了探索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之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科科长罗金敏说,经过多年的摸索前行,北海市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渐显。
2020年以来,北海市先后印发实施一系列工作方案,加强秸秆禁烧“人防+技防”,在全区率先实施由糖企承担甘蔗叶打捆离田(粉碎还田)主体责任,建立“政府引导、糖企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完善糖企包干处理重点区域甘蔗秸秆模式,甘蔗砍收计划与甘蔗秸秆“收、储、运、用”环节的衔接更加有序、运转更加协调。
目前,北海市禁烧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60%以上,连续2个榨季无秸秆露天焚烧引发的污染天。北海市实施糖企包干蔗叶打捆离田的做法得到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区推广。
除了秸秆露天焚烧,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也是污染空气的重要因素。
2019年春节前,北海市正式发布禁燃限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当年便实现春节期间“零污染天”。截至目前,北海市已连续5年在春节期间实施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区唯一连续5年实现春节期间“零污染天”的城市,也是全区唯一消除颗粒物污染天的城市。
“自2013年以来,北海已持续开展了近1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提升。2023年,北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1,连续4年排名全区第一;PM10平均浓度35微克每立方米,连续9年排名全区第一;二氧化氮浓度9微克每立方米,连续8年排名全区第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经成为北海的常态。”罗金敏说。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红树林长势郁郁葱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李君光 摄

从冯家江治理到银滩改造,从红树林保护保育到蓝天保卫战,北海聚焦关键、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随着良好生态成为北海的亮丽名片,北海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旅体”产业一路生花,帆船、潜水等海上运动蓬勃发展;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持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相继落户北海……40年进一步对外开放,北海厚植生态底色,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铿锵步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